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保全错误的认定问题

                                                                                  ——以曲某诉GT公司一案为例


                                                                                                       I 案情简述


   2013年7月,曲某受委托,以曲某所属吊车在北京市延庆区某路段(GT公司运营)进行吊装作业时发生安全事故,给GT公司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事故发生后,GT公司将事故车辆扣押,随后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并提供35万元保证金。后GT公司在法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驳回了GT公司的诉讼请求。鉴于此,曲某以GT公司为被告提出因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之诉,经审理,法院最终判决驳回曲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在曲某诉GT公司因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以下称“本案”)中,本所律师担任GT公司的代理人。


                                     II 法院裁判观点


  一、本案系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一般而言,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中并没有对申请保全错误进行特别规定,故对其引发的损害赔偿应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

  二、关于“申请有错误”,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无明确规定,通常需要结合具体案情,通过审查申请人是否存在借助保全损害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过错、保全对象是否属于权属有争议的标的物、保全范围是否过大、被申请人是否存在损失、是否为了保证判决的执行等因素综合考量。

  三、在债权人可能的诉讼利益与其滥用诉权之间,需要利益衡量。以我国目前的诚信状况,债务人逃避债务的情形要高于前者,因此要求申请人只有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具有现实合理性。

  四、诉讼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诉讼的风险与利益是并存的,原告有可能胜诉便有可能败诉,而保全的审查程序只是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程序性事项,要求保全申请人的保全范围及诉讼请求与将来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高度一致是不现实的,也会导致对当事人申请保全权利的不当遏制。

                                                                                                      III 评析 


  保全是为了保证生效判决能够顺利执行、避免申请人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害,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的一项临时的强制性措施。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通过申请保全为判决的顺利执行增加积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保全措施都是得当的,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也存在错误申请保全的可能。因保全错误导致权利人遭受损失的,属于侵权行为。在因保全错误导致侵权的案件审理中,重点是何谓保全错误、因保全错误遭受损失的认定问题。——《人民法院报》2019年01月17日第07版

本案的争议焦点有二,第一,是否可以仅依据申请人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而认定诉前财产保全行为存在错误;第二,GT公司在保全中是否存在过错。以下也将围绕这两点进行评析。

  一、是否可以仅依据申请人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而认定诉前财产保全行为存在错误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本案中,原告曲某认为,该条中的“错误”应是客观上的结果之错,GT公司在之前的侵权之诉中的诉讼请求未得到法律支持是申请错误的证明和结果。

  审判法院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根据该条,所谓财产保全,并不以相对稳定的裁判结果预期为启动保全制度的前提,且鉴于当事人的法律知识、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判断能力各不相同,要求当事人对诉争事实及法律关系的判断与人民法院的裁判结果一致,过于苛责,也阻碍了诉讼保全制度应有功能的发回,并对善意当事人依法通过诉讼保全程序维护自己权利造成妨碍。因此,并不能仅仅以事后的裁判结果来推论诉前申请即存在错误。

  笔者同意法院的观点,笔者认为:第一,“申请人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仅仅是启动因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之诉的前提,如果申请人的诉讼请求均得到的支持,则说明实体审理已经确认了保全行为的合理性,保全行为不可诉;而如果仅依据申请人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即认定诉前财产保全行为存在错误,则此类案件就失去了实体审理的意义。假设从程序上就可以认定责任的归属,则法官对责任归属的审判将失去意义,法官仅需确定责任的大小即可,这显然与此类案由设置的初衷相悖,也不利于财产保全这一制度的实施。第二,“申请人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是应属于诉讼风险,在未得到生效法律判决之前,双方当事人发生的与诉讼相关的行为都伴随有一定的风险。因法律的专业性和事实的复杂性,当事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自身合理认知的范围内,所采取行为不应被苛责,否则将过分加高诉讼壁垒,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综上,实践中,既不能仅依据申请人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而认定诉前财产保全行为存在错误,也不能仅以存在诉讼风险为由认定诉前财产行为均无过错,而应当依据具体案情,以过错责任原则为标准,充分考量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的程度,对案件进行合理预期。

  二、如何认定当事人申请保全存在错误

  对于当事人“申请保全存在错误”如何认定,审判法院认为:关于“申请有错误”,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无明确规定,通常需要结合具体案情,通过审查申请人是否存在借助保全损害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过错、保全对象是否属于权属有争议的标的物、保全范围是否过大、被申请人是否存在损失、是否为了保证判决的执行等因素综合考量。

本案中,GT公司代理律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抗辩:

1、诉讼行为无过错

GT公司在起诉曲某时,未就涉案事故获得任何经济补偿或救济。而曲某吊车的司机对事故发生负重要责任,吊车司机系曲某所雇佣,根据《侵权责任法》、《合同法》相关规定,GT公司向曲某提起诉讼符合法律规定。

2、诉讼请求未超过合理范围,不存在重复主张的故意

  GT公司损失101万元,其与第三方达成的违约金赔偿数额为61万元,向曲某起诉的金额为40万元,即GT公司是有意识避免超范围主张的,主观上仅希望就所受损失得到全部赔偿。故GT公司已经尽到了审慎注意义务,在起诉之前也未就本案提起其他诉讼,选择侵权为由进行起诉只是对权利的一种选择适用,不存在重复起诉。

3、保全行为无过错

  本案中,曲某在案发时仅有涉案车辆一项可供保全的财产,无其他替代性担保,又由于该车辆是不可分物,只能就其整体进行查封,且GT公司提供了35万元保证金,故GT公司保全的对象、范围、提供的担保均合法。

最终法院采纳了GT公司代理律师的意见。

  归纳以上抗辩意见,笔者认为,对于因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的案件,在起诉或抗辩时,应从保全行为的合理性和诉讼行为的合理性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于保全行为而言,保全的原因、对象、范围、担保等均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程序上的违法事项。保全行为应具有有必要性,不存在以保全手段恶意损害被保全人利益的情形。

  第二,对于诉讼行为而言,应从案情和当事人的认知能力入手,论述当事人寻求填补自身损失进行诉讼的正当性,只要不涉及恶意诉讼、虚假诉讼,那么法律就不应苛责当事人对法律关系的梳理和把握犹如裁判者般精准,诉讼行为本身即具备合理性。

以上是针对因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中保全错误的认定问题的讨论。总体而言,此类案件核心在于从当事人的客观表现出发论证当事人是否存在主观错误,应遵循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按照一般侵权之诉案件的处理思路进行代理。

(完)

*特别声明:本网站的文章仅供交流之用,不代表华城律师事务所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



作者介绍

王恺

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 律师




华城资讯

NEWS

 

创建时间:2020-02-10 16:08

声明

以上刊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或不替代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如您有意就相关事项咨询,请与本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