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资质的被挂靠人有向发包人主张工程款的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2022)最高法民再96号民事裁定书
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签订合同的承包人对外有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其与本案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享有法律规定的原告主体资格。另案生效判决已判令承包人对案涉工程的相关欠款承担民事责任,并已实际执行。原审法院认定承包人不是实际施工人与本案无利害关系,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不符合民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公平原则。法律规定并未有就出借资质的承包人的诉权问题作出禁止性规定。《建工司法解释2020》第四十三条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赋予实际施工人直接起诉发包人的权利。该条款是为实际施工人提供的特殊救济途径,该例外情形并未否定承包人基于合同提起诉讼的权利。
被挂靠人B公司经过招投标,与发包人A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由实际施工人C负责施工建设,工程竣工后未经验收结算即交付使用。后因案涉工程对外欠付他人材料款、劳动报酬,引发多起诉讼,相关法院判决B公司对案涉工程的相关欠款承担还款责任。B公司提起诉讼请求判令:A公司支付B公司工程款 34750920 元及利息(利息自起诉之日至A公司实际付款之日止);依法确认B公司对上述工程款享有优先受偿权。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生效判决已认定B公司出借资质给C的事实,实际履行案涉合同的是C,B公司违法出借资质、未参与施工,对案涉合同无合法权益。(2020)鲁15民初18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B公司的起诉。
B公司以其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合同相对人,且已因案涉合同及其履行而被其他法院判决承担还款责任并对外支付了巨额工程款,其有权向A公司主张工程款。一审裁定驳回起诉属于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错误为理由提出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鲁民终2732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B公司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2022)最高法民再96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撤销二审裁定及一审裁定。指令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B公司是否具有提起本案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原审裁定以B公司不是实际施工人,对案涉合同无合法权益,进而驳回B公司的起诉,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了起诉条件,B公司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具有提起本案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首先,B公司是基于其与A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证据提起本案诉讼,B公司是案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约主体和承包人,与A公司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告起诉的主体条件。
其次,法律并未就出借资质的承包人的诉权问题作出禁止性规定。依据《建工司法解释2020》第一条规定,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作为合同相对人,不管是出借资质还是其他原因,仅涉及合同无效的认定,并没有因出借资质就不能起诉发包人,结算工程款的限制性规定。即便是《建工司法解释2020》第四十三条规定,实际施工人可以突破合同相对性,起诉发包人、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亦未否定承包人基于合同起诉的权利。故虽然在另案判决中认定C是案涉工程的实际施工人及B公司出借资质的事实,但不能就此否定B公司作为承包人提起诉讼的权利。至于案涉合同效力,承包人主张工程款的诉请能否得到支持,则属于实体审理范畴。原审法院以B公司不是案涉工程实际施工人为由认定B公司与本案无利害关系,否定B公司的诉权没有法律依据。
再次,从权利义务关系上,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B公司作为名义签订合同的承包人要对外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的风险,另案四起生效判决中将B公司作为被告并且判决其对案涉工程的相关欠款承担民事责任,并实际执行B公司400余万元。显然,B公司与本案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原审法院以B公司不是实际施工人而与本案无利害关系,不具备原告主体资格,不符合民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公平原则。
综上,B公司关于本案应予受理的再审请求成立。原审裁定驳回B公司的起诉,适用法律错误,法院予以纠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3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整理:赵子民 律师
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
专职律师
电话:13585571817、17180109797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贸写字楼一座8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