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房企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在A股或者海外公开上市的房屋开发企业(主营住宅开发),应保持其主营业务的可持续性,以维持其上市地位。

房企度过了艰难的2022年。过去三年,房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外部政策、三年疫情等三重压力,那些单纯依靠增量市场同质化扩大规模、快速去化回笼资金,成本领先型的竞争模式,已不适合当下的市场。“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三高”模式,在三重压力下,也问题频发。

企业家属风险偏好性格,相比于普通者的胆怯、保守和裹足不前,企业家具备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信心、创新和即时执行力;但企业家没有办法估准未来。根据作者在《企业家并购退出》的经验观察,“同时飞来两只黑天鹅会导致事业失败”,企业家须保持竞争战略的充分冗余,应对不期而遇的黑天鹅。看来,恒大、建业是在战略上出现了问题;现在大家都有困难,但有些房企还有能力在筹划未来,而它们却只能竭力挽救危局。

公开市场是理性的。股价是企业未来净收益的现值;未来收益依赖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部分上市房企市盈率(PE)常年低于10倍。市盈率是信心指数,投资人不看好房企的未来;上市房企市盈率近期突然增高,不代表投资人信心增加,这是2022年收益下降导致的(净态市盈率 = 市值/2022年度净利润)。

中国住宅开发的未来是否依然美好?什么才是人民群众需求的好房子?如何思考上市房企的竞争战略,以维持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述几个基本问题,对每一家上市房企的可持续发展,都日益紧迫,十分重要。

本文仅是作者不成熟的陋见,不代表作者所任职机构的观点。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在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的自然法规则,每一处判断和表达,都尽力贴近于实质。限于作者的水平太低劣,认知太浅薄,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谅解。

 
01
中国住宅开发的未来是否依然美好?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房屋成套比例,已经超过多数发达国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大部分刚需已经基本满足。中国的住房成绩举世瞩目。

上述成绩,疑似导致了城市新房交易缩量;少数城市新房交易量已经小于二手房。房企面临同行竞争,也需应对海量的替代品(二手房)。

各地经营城市,土地出让金率创新高。这导致新房成本高企,定价机制越来越复杂。市场自然法显示,房价不是由房企的成本决定的,而是由竞争方的定价策略决定的;在供大于求时候(在特定区域很容易供大于求),房价是由尾盘货品的抛售方决定的。

超低收入人群虽然庞大,但他们不是房企的典型客户,他们买不起新房;超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已得到满足,投资也不会重仓于住宅。

房企的典型目标客户,面对自己期望的好房子,通常购买力不足,或者说,在他们能力范围内,通常找不到自己期望的好房子。另外,真正懂房子的人不多,但每一个思考能力中等的人住进来后都知道房子是好是歹。在郑州北龙湖片区,有些房企将普通住宅定位为豪宅,将一般装修宣传成奢侈酒店级别,伪造低调奢华的氛围,诱惑了很多人,他们住进来后很失望。房企在过去十几年收了很多“智商税”,生产了百亿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垃圾,这是房企隐性的实质负债。

欲望未得到满足是人前行的动力。人与好房子之间的关系大体上是“求之不得”的状态,多数人都梦想拥有好房子。很多人都抱着下次购买更好房子的暗念,实现了上一个梦想,下一个梦想接踵而至。换房需求持续存在。

上述,形成了当下中国住宅领域的主要矛盾,就是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基础上,很多群众目前尚未住在自己期盼或者梦想的好房子中,群众对美好住宅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因为各种原因,好房子的供给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两者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普通人一辈子的大部分收入,用来解决居住问题;房企的工作与群众的期盼存在很大差距。

上述论证可知,住宅的需求不是消失了,而是客观存在,强烈的存在着,始终如一,态势从未改变,热情从未降低。

但是,为什么新房量价齐降了呢?

根据自我归因法则,房企需要首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新房销售量下降,是因为房企出售的房子虽然可能会满足群众的美居需求,但是太贵了,群众买不起;或者虽然买得起,但是无法满足群众的美居需求。

所有的问题,都由此展开。

02
什么是群众需求的好房子?
 

群众对美好住宅的向往,应该成为所有房企工作的奋斗目标。美好的居所,我之所好,亦人之所好也;消费者才是房企的直接领导者,上市房企做更多更好的住宅满足群众需求。这是房企工作的初心和贯穿始终的最重要工作。

但是,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作者水平很低劣,认知很粗浅。我认为,满足安全、舒适两个基本条件的房子,都是好房子。不同人群对好房子的需求不同,“别人之敝履,乃我之甘饴”,不同城市,不同职业,不同认知,不同收入的人群,与之匹配的安全、舒适标准也不同。同时,在安全、舒适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标准,全赖于个人评判,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我以郑州北龙湖片区低密度洋房为例,站在实际使用方立场,对好房子的标准进行评价。

郑州北龙湖片区低密度住宅,楼面地价2万元/平方米左右,容积率低于1.7,新房实际成交价3万元至6万元(含装修),面积160-250平方米,三居或者四居房型,总高6-7层。

关于安全性,有一个极端个例。一个北龙湖住户,在2021年7月20日第一次体验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号称河南第*豪宅,竟然侧墙大面积渗水。不过,这种存在类似安全隐患的房子在北龙湖片区并不普遍。

北龙湖片区,多数房企存在夸大宣传。首先,夸大住宅定位,将普通住宅定位为豪宅;其次,夸大增值潜力。还有,文案无底线,例如,某央企子公司宣扬自己不会爆雷。缺少的不仅是内敛气度,更是文化的无知。央企资金充裕,既富又贵,奚落困境中的民企,殊不知有“国君骄人失其国,大夫骄人失其家”的古训!

如果有人在北龙湖懵懵懂懂买了200平方米的洋房,大概率会在入住几年后“弃之如敝履”,为什么北龙湖的低密度洋房,多数都不是好房子?以三代或者二孩,或者专业人士家庭入住为例分析。

第一、房型不能满足需求。专业人士需要在书房中阅读或者写作,但据反映书房太小;两个孩子1人1房,夫妻不能分房睡,否则就没了书房。友人来家,会与家人存在冲突,没有社交功能。北龙湖片区的四居两厅户型,进入实际使用场景,上述矛盾越来越突出。有朋友入住后很苦恼,着急找房子搬家,房子入住感受与买房时预期不一致,空间拘谨不够舒展,书房太小。

第二、装修精细化不够。房子装修虽未到奢侈酒店标准,无需挑剔。但是,在细节处理上,提升空间很大。例如,大多没有恒温设施。主要矛盾在冬天,公共供暖开始迟,结束早,法定16度以上供暖标准,实际上不能满足舒适性需求。这个问题对中原新富阶层不突出,他们苦日子惯了;但是,时间一久,问题就会凸显。

第三、没有露台,缺乏社交功能。新加坡廉售房四居、五居为主,通常还有家政间、室外露台。洋房没有室外空间,舒适度不足。对于拿1000万元在北龙湖置业的人来说,在露台上烧烤、喝茶,要求不过分。

第四、家政间过小。房子在厨房一侧设计了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空间,意图让家政人士居住,投入使用后,这种空间通常是杂物间。

为解决上述短板,北龙湖改善性住宅,应以300平方米以上3厅5房平层或者400平方米以上复式为主,总高6层。增加一个会客室(公共书房),解决访客空间;5个房间,解决了个人书房;露台不计容,可以逐层退台解决,下层大,上层小,复式两个露台,满足社交需要。总价会提高,但是,这样差异化安排,去化速度可能更快。房企可能还真不知道,这样的房子,对有些人来说其实是刚需。

再说一下好房子的其他元素。

首先,好房子不分大小。

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偶尔移居其他城市的中年人,支付能力稍弱的家庭,居住在满足基本需求房子里面,只要安全整洁,也能安居乐业。我的一些同事租住在北京的一居室中,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租住在上海临港的小房子里,家具也是租来的。当蹲下来摆低姿态,内敛务实,面对困难不服输的时候,更显自信,更有力量,更有冲劲,更值得尊重。

其次,好房子不一定很贵。

中华文化自足常乐文化,让很多人,包括支付能力强的人士,选择随遇而安低成本的生活方式。房子贵与房子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房子贵主要贵在土地出让金。北龙湖实际售价3.5万元/平方米的房子,楼面地价高达2.5万元以上,考虑到建安成本、财务费用不可抵扣部分、其他三项费用,如果开发商装修标准(5000元/平方米)的陈述属实,开发商几乎是赔本赚吆喝,无利可图。区域稍偏一点,出让金很低,房子价格就很便宜。

第三,好房子不一定非在核心区。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三段论”,第一个“地段”是指位置能满足购房人的居住需求,第二个“地段”是指房子不自住的话能出租出去,第三个“地段”是指房子不自主、不出租,想出售有人愿意买。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三段论”并得出结论:在核心区的房子才有购买价值。

在北京,很多好房子甚至多数贵的房子,不在三环以里,而是在东北五环以外。中央别墅区(温榆河与机场高速拥抱区域)几十年前自然形成,能同时满足商务家庭三个需求:子女国际教育(95分)、每年50次以上飞行的便利(90分)、因为不用打卡上班通勤时间可接受(80分)。在核心区居住同样品质的房子,昂贵买不起,解决通勤便利(90分)的同时不能满足其他两个需求,也就是国际教育(0或者负分),到首都机场如穿山越海,深夜从机场归家疲惫不堪(50分)。

第四,好房子风水之所以好,也是因为安全、舒适两项标准。

与法院、公安为邻的房子风水不好,不是因为被戾气环绕伤身,而是因为陷入纠纷的苦主,或者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会有过激行动,人群聚集太过频繁会影响交通,警灯闪烁造成光污染,警笛时鸣会打扰休息;

再如,背靠水的房子不好,不是“背水一战”一语成谶,而是因为冬天西北风,湿冷体感更不舒服;南向水面,不仅“前有照”心情愉悦,夏天东南风吹起还能降温增湿。

最后,背面有更大的构筑物,冬天能阻挡凛冽寒风直接吹到外墙,节约取暖费用,房子更温暖,感觉更舒适。

第五,豪宅大多不是好房子。

价格相对高的不一定是豪宅。比如北京国贸中心旁金桐西路的某住宅,管理规范,单价稍贵(15万)而总价不高(3500万元以下),一个勤奋的未婚年轻人,购入作为自己第一居所,目的在于节约上下班时间,这不是豪宅,这是刚需。

豪宅是指过分超越舒适标准、过分豪华奢侈的房子。例如,过分追求大,过分追求低容积率(低至0.4以下),过分装修,这样的房子不是好房子。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单纯对“豪”追求,北京有平层做到900平方米,独栋做到1500平方米,总价近2亿,这样的房子与“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本质相冲突。上市房企,造满足人民群众期盼的美好住宅,尽量不做过分奢侈的豪宅。

同时,“人的欲望在得到充分满足后,再次消费或者重复体验的幸福感随之降低,直至为负值。”(见《企业家并购退出》)好房子的标准在舒适,边界在不能过分舒适,稍大些没问题,前文所述,新加坡廉售房的5房型,外加露台和家政间,实际面积在200多平方米,说明稍大点的房子,符合人之所好,不是中国孤例。但是,大而有度,不能在“豪”、“奢侈”上做太多文章,过分超越舒适的边界,会忘记初心。

03
关于上市房企的竞争战略
 

房企在2022年出现困难,个别企业甚至爆雷,问题主要出在战略上。上市房企应着力思考战略,其原理基于古人在战国时的启蒙,所谓“圣人虑远,能谨其微治之”、“众人识近,必待其著而救之”,“治其微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见《资治通鉴》第1卷)

竞争战略涉及战略意识、战略厘定、战略定力、战略调整和战略执行等五个层面。相应来说,战略失误的表现也主要包括战略意识薄弱、战略厘定能力弱、战略摇摆、战略调整不及时、战略执行不到位等诸多方面。及早思考和关注战略,“力寡而功多”;等到出现重大问题再想起来调整,则“力竭而不能及”了。

北龙湖片区扎堆一窝风做200平方米的洋房,并定位为豪宅,十几年一个套路不变,哪怕住户已经有所怨言,市场开始不接受,仍然我行我素。这是典型的战略意识薄弱、战略厘定能力弱、战略调整不及时的案例。

作为北京第一个高标准住宅设计方案确定摘牌主体的项目,位于中央别墅区核心区的薛大人庄地块,容积率不到1.6,靠300平方米平层、500-600平方米叠拼,家家有露台,2800万-4000万一套(疑似1万元/平方米的装修标准),被北京市政府最终认可。北京定位国际交流中心,而薛大人庄所在的天竺镇,项目东侧一路之隔定位临空示范区“花园总部商务区”的SY00-2801街区(3.12平方公里)已经获得批复,数万就业人口,街区内并未配套更多的住宅项目。这是战略管理比较好的一个项目。

恒大、建业竞争战略属于成本领先型战略,对应的是规模经济,高中低什么都做,希望规模越来越大。恒大有好房子,但是占比较低,悦龙台本来是恒大的中高端产品,在郑州北龙湖却做成了超高层,直入云霄,装修效果差客户纠纷频发。在北京的恒大丽宫非常好,但是定位太高,受众有限,对经营影响不够;而建业在战略执行的时候,总是做出来一些四不像的东西,高端的不高,低端的不低,在大社区中做一栋200平方米的平层,让人不好下手去买。所以,我说,恒大、建业的问题出在战略上。

与成本领先战略相提并论的战略还有两个,一个差异化战略,一个是聚焦战略。有时候对这两个战略傻傻分不清。

感觉融创是聚焦豪宅的战略,单价比较贵,逼格比较高,但是在郑州北龙湖地块,也是20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低至160平方米,豪宅外观很足,超厚多层low-e标配玻璃幕墙,真材实料,但是豪宅的其他实质匮乏;还有一个大问题,既然已经聚焦豪宅,就应该把豪宅做好,但它又走了一个规模扩张之路。扩张必须快速卖出更多房子,但实际上豪宅的目标客户本来就少。上述两方面,构成了融创的战略执行中存在相互矛盾,豪宅定位、扩张之路,房子做的越来越不像豪宅,只能靠外观撑场面,缺乏豪宅实质,品牌逐渐下滑。所以,我认为,融创的问题同样出在战略上。

金茂府的是差异化战略,主打科技住宅。在北京属于普通改善型,东四环广渠金茂府一炮打响。金茂府在北京是普通改善性需求,2.25容积率不可谓不高,但平均户型超过了200平方米以上,入住总人数少,客户感受非常好。这也是差异化成功的典范。到了郑州,金茂府主打科技豪宅,主流户型185、200平方米,单价很高,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殊不知,在北京广渠金茂府入住的,多是普通中产;在郑州金茂府的,大概属中原地区的塔顶人群。所以,北京金茂府信誉日隆,二手房价格坚挺;在郑州的项目出现了战略摇摆,品牌外溢效果一般,客户感受很差。

战略是否有效,主要看资产收益率(ROA)以及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两个数据是厘定战略、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调整和战略执行的审核标准。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是风险管控指数。在收益增长速率不高的时候,通过负债方式增加资产,导致ROA分子相对降低而分母相对提高,资产收益率降低。所以,ROA的实质是要求决策者谨慎扩大规模,减少借款冲动,杜绝低效扩张。恒大依靠融资扩大经营规模,导致资产收益率降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利息),最终爆雷。从ROA上看,恒大存在战略失效问题。数据显示,恒大最近十年ROA最高也没有超过5%,最近十年持续下滑到深渊(负数)。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是股东回报指数。公司有收益不分红,当期净利润将计入股东权益,也就是净资产,导致净资产增加;多年不分红,净资产作为ROE的分母持续增加,此后年份将遏制ROE提升,甚至会导致ROE下降。很多上市公司把本来用于分红的钱死死抓到手里,每年都有利润,而市值却在出乎意外持续降低。市值下降,是ROE持续下降或者增长不达市场期望值带来的直接后果。

以ROA以及ROE的稳定增长作为厘定战略的标准,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砍掉战略失效(导致资产收益降低的)项目,主动压缩战略失效项目的规模,待市场得到反馈后公司市值会持续增长,公司再融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再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以较高股息率持续分红,以决绝的战略定力、战略执行力坚持下去,避免战略摇摆,认清大局,在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不可逆改变时,适时对战略进行修正。上述建议,对所有上市房企尤其是对困境中的房企,具备一定价值。

竞争战略涉及的具体事项多如牛毛,我只能择其要,通过实证案例,主线条概要论证。

 
04
一点心得
 

作者在大学任教的时候,非常清晰现代大学的教书育人、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等三项功能,身体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笔耕不止,并从事律师工作服务社会;离开大学后,我仍然十分清楚,作为一个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者,抱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研究实际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力所能及为社会创造价值。

本文就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END

 

 

 
作者简介
 
吴西彬

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律师

吴西彬律师,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并购专业律师,并购交易师。1992年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EMBA学位;1994年10月取得中国律师资格并执业至今,1996年-2009年任河南理工大学法学讲师、副教授、法学系副主任,现兼任北方华创(002371)等数家境内外主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吴西彬律师团队专注并购咨询、并购纠纷解决等领域,近年来为数十亿元交易额的地产、教育等领域的中型并购交易提供了咨询;代理了总额近十亿元争议额的并购纠纷诉讼、仲裁案件。出版《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人大法硕教材)等三部著作;专著《企业家并购退出》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扫码关注
吴西彬律师
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华城资讯

NEWS

 

创建时间:2023-03-06 10:00

声明

以上刊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或不替代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如您有意就相关事项咨询,请与本所联系。